人勤春早功不负,奋斗实干启新程。当春日的第一缕暖阳洒向靖边大地,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便开启了新一年的耕耘序章。连日来,靖边县牢牢把握春季农业生产的关键节点,全面投身春耕备耕工作,将“不负春光,贵在行动”的理念镌刻在田野间,为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局、起好步,筑牢根基。
全链条发力,夯实粮食安全根基。
开春的号角刚一吹响,靖边县农业农村局便迅速集结力量,组建工作专班,一头扎进农资保供的“战场”。工作人员争分夺秒,积极调度种子、化肥、农药、地膜等农业生产的“粮草弹药”,精准摸排农资需求量,全力确保春耕期间农资供应不断档、不缺货。截至目前,全县农资储备已达45336吨,其中化肥40540吨,稳稳守护着土地的肥力;玉米种子780吨,孕育着丰收的希望;地膜3950吨,为农作物生长营造适宜小环境;农药66吨,为作物健康保驾护航。同时,3360台(套)农机具严阵以待,已审验拖拉机325台,检修4218台,焕发出全新的作业活力。
在技术培训与知识普及方面,该局举办2期驾驶员培训班,41位新驾驶员顺利结业;开展1期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培训,20名技术人员专业能力得到提升。此外,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宣传培训会、春季果园管护提升培训会相继开展,100余人次从中受益,500余份技术资料被送到农民手中。在3.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,以“共筑满意消费”为主题的农资打假宣传活动火热举行,5000余份宣传资料、5000余个普法纸杯发放出去,100余人次的群众咨询得到耐心解答,为农资市场的规范有序筑牢防线。
经深入种植意向摸底调查与细致的种植结构分析,预计2025年,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将达109.3万亩。其中,玉米播种面积71.7万亩,将撑起粮食生产的“大梁”;马铃薯20万亩,以稳产保供助力民生;小杂粮16.7万亩,丰富粮食品类;大豆0.9万亩,紧跟农业结构优化步伐。油料作物预计种植面积7.1万亩以上,为农业经济添砖加瓦。
贴心守护,护航春耕稳产增收。
今年2月份,靖边县遭遇连续降雪降温的极端天气,最低气温降至-10℃,10厘米厚的积雪给大地披上银装的同时,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。设施蔬菜大棚、育苗大棚在积雪重压与低温侵袭下摇摇欲坠,蔬菜种苗生产和蔬菜供应面临巨大威胁。
危急时刻,靖边县农业农村局借助气象监测平台,提前48小时发布降雪降温预警,并联合县融媒体中心、乡镇微信群、公众号平台等,让预警信息如“电波”般传遍全县。10多名农技专家与应急队伍马不停蹄,分赴各镇,深入田间地头,为农户提供“一对一”技术指导。他们帮助农户加固大棚、清理积雪、修复保温设施,以实际行动为农业生产排忧解难。
得益于及时有效的干预,全县98%的设施大棚成功抵御垮塌风险,480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得以挽回;大棚育苗成活率达98%以上,保障了春耕生产的顺利推进。预计全年蔬菜育苗产量可达1.4亿株,带动全县农户种植瓜菜21万亩以上。
回望去年,靖边县农业农村局始终将极端天气应对作为重点工作。全年累计发布大风、暴雨、霜冻等极端天气预警信息25条,通过多平台转发1500余次,覆盖全县85%以上农户。举办12场防灾减灾培训,发放1.2万份技术手册,3000余人次农户从中学习到大棚加固、应急保温等实用技能。修订完善《靖边县农业灾害应急预案》,建立“县-乡-村”三级应急响应机制,全年成功处置8起突发灾害事件,挽回总损失超1000万元,为农业生产撑起了一把“保护伞”。
严密防控,为畜牧产业保驾护航。
自3月10日起,靖边县正式拉开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的大幕。此次行动旨在构建起“产地检疫-运输监管-屠宰终端”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,从源头到终端,为畜牧产业安全层层把关。
靖边县农业农村局在改革创新中求突破,深入推进“先打后补”政策改革,大幅简化补助流程,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户的积极性。同时,将非洲猪瘟、口蹄疫等疫病列为重点监测对象,加大监测力度,确保疫病早发现、早控制。针对检疫过程中可能出现的“人情证”“隔山证”等违规行为,展开严厉打击,坚决维护检疫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。
全县范围内,四级联防体系全面落实,“县-镇-村-户”层层联动,形成一张紧密的防护网。散养户免疫覆盖率显著提升,达到95%,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稳定在90%以上。通过定期开展技术培训,不断提升防疫人员专业技能,并对防疫效果进行动态评估,及时调整优化防疫措施,确保畜禽产品产量稳定、供应充足,为农民增收筑牢坚实的安全防线。
“三早”策略引领,推动胡萝卜产业蝶变升级。
3月12日,靖边的田野上,全自动播种机的轰鸣声奏响了胡萝卜种植的序曲。机械臂精准作业,点播种子、铺设滴灌带、喷洒除草剂等工序一气呵成,随后农膜覆盖,为胡萝卜的生长创造良好条件。
作为国内重要的胡萝卜主产区,靖边县凭借“三早”策略——早备耕、早覆膜、早播种,在胡萝卜种植领域独树一帜。选用优良品种,采用精准播种技术,配合水肥一体化管理和全程质量追溯体系,从种植源头保障胡萝卜品质。
近年来,靖边县政府为稳定胡萝卜种植效益,不遗余力。积极引进40个胡萝卜新品种,大力推广现代标准化生产方式。在仓储与加工能力建设上持续发力,建成102个冷藏保鲜库,新增库容6.6万吨,有效解决了胡萝卜错峰上市难题,大大减少产后损失。120条胡萝卜清洗流水线投入使用,日清洗量达7200吨以上,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,还提升了残次品利用率。
靖边县成功注册“靖边胡萝卜”国家地理标志和区域公用品牌,并于去年在湖南长沙成功举办发布会,让“靖边胡萝卜”声名远扬。今年,为进一步扩大品牌效益,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,对使用品牌包装的农户和企业给予奖补,如包装箱每箱补贴0.9元。同时,在一、二线城市设立“靖边胡萝卜”销售档口,面积超30平方米的档口最高奖补30万元。此外,还出台销量奖补政策,每吨胡萝卜补贴10元,年销量达5万吨奖补8万元,达10万吨奖补15万元。多维度的支持,有效降低了胡萝卜市场风险,助力农户增收。
高效节水工程加速,夯实现代农业发展根基。
3月27日,靖边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旭深入2025年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施工现场,督导项目推进。在红石湾村“四位一体”集雨补灌工程现场,“要科学调配施工力量,确保4月底主体工程完工,打造节水农业标杆。”李旭反复强调。
目前,全县9.1万亩高效旱作节水项目正稳步推进。其中,漫灌改滴灌、喷灌改滴灌、智能水肥一体化及“四位一体”集雨补灌等工程类项目进度已达45%,预计4月30日将全面竣工。与此同时,5万亩旱作集成技术项目已完成招标,4月底前将完成物资发放。
在靖边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春日的暖阳洒下,处处是农业发展的蓬勃景象。2025年,靖边县紧紧围绕农业生产重点领域,以保障畜牧产业安全、推动胡萝卜产业升级、提速高效节水工程为着力点等一系列举措,在畜牧、蔬菜种植、水利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力,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,一幅农业兴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美好画卷正在靖边大地徐徐展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