陕西靖边:农旅融合添“富”路
符金壮 白凌燕榆林市农业农村局 2025-03-10 12:23

一到节假日,位于靖边县龙洲镇的波浪谷景区人流如织,人气兴旺。游客们时而驻足观赏、时而拍照留念,纷纷记录下这一罕见景观。今年春节期间,景区内持续人头攒动、热闹非凡,日日开启着“人从众”模式。赤色的丹霞、火红的灯笼、银白色的雪地共同组成波浪谷新春时节绝美画卷,让游客欲罢不能。

20250310111308867-62-dafb5.jpg_scale_.jpg

龙洲丹霞地貌,一个像火星的地方。经过数千万年风力、雨水的冲刷,形成独特的红砂岩地貌,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观,当霞光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交相辉映,一步一景,美得不可言说。波浪谷现已开发出三个丹霞景区,有火焰丹霞、赤壁丹霞、地心丹霞,画面美不胜收,景色各不相同。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,波浪谷丹霞景区成为了龙洲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“流量密码”。

近年来,龙洲镇按照“因地制宜、多元发展”的工作思路,将农业产业同旅游业有机结合,打造出一批集农业产业特色、乡村文化内涵、旅游功能完备于一体的乡村发展“样板”,走出一条“文旅+”与“农旅+”深度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
20250310111330322-69-5a83e.JPG_scale_.jpg

“龙洲镇有六宝,小米、红葱、苹果、羊肉、坝鱼、红沙峁等。产业里面最负盛名的是龙洲小米,在全县乃至全市都小有名气。如今,小米产业已发展成为全镇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。”龙洲镇党委书记杜虎斌介绍,2024年龙洲镇小米产量达500万斤,实现年销售收入3200余万元。

“最开始的时候我一年种30亩谷子,后来陆续扩大到50亩、80亩,去年种了100多亩,镇政府给我们免费发放有机肥、地膜还有种子,谷子收获之后自己卖不出去的送到小米产业园帮着卖,销路也不愁,今年我准备再多种些。”52岁的龙二村村民卢战龙尝到了种植谷子的甜头,去年他家种的一百余亩旱地覆膜谷子亩产400余斤,收入可观。据了解,2024年,为保证上游小米供应,提升农户种植积极性和小米品质,龙洲镇向全镇种植户免费发放“米谷二号”种子3500斤,补贴专用有机肥840吨,代买农作物生长保险10000亩,当前长势喜人,有望迎来大丰收。

让“流量”变“增量”,龙洲镇“以游促旅、以旅带农”,挖掘乡村多元价值,加快培育民宿、餐饮、娱乐、农业产业园等新业态发展,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,强龙头、补链条、兴业态、树品牌,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,拓宽群众致富路,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。该镇把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,依托波浪谷景区旅游名片,总投资600万元,建成“龙洲镇农旅融合小米产业园”,建成了小米包装生产线1条,小米锅巴生产线1条,小米米粉生产线1条。采用“总社+分社”的项目运行模式,主体为由镇政府组织成立的靖边龙洲丹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,龙洲镇8个村集体经济联合社为股东,实行“产权分红+二次分配”的利益联结机制,通过集体经济参与市场经济,以市场运营手段创新运营模式,实现了村民人人当股民,受益更加有保障。

20250310111353923-18-3b6e3.JPG_scale_.jpg

“这些小米锅巴是我们邀请专家研发的新品种,里面都添加了当地的地椒,效仿的是韩城花椒锅巴,一袋市场价5元,销量好,在市场上很受欢迎。”龙州镇农旅融合产业园负责人方志洋介绍。“我们还大力推进小米品牌化创建,成功打造‘龙洲缘’这一特色产业品牌商标,以品牌化进一步引领产业园特色产业做大做强。通过深耕‘电商+直播+农业’的产业发展模式,为‘龙洲缘’品牌不断赋能,拓宽销售渠道。”

农旅融合小米产业园的建立,是立足镇域特色、因地制宜、大胆创新的一次产业发展新尝试,更是千方百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之举,在管理方式、运行模式、提质扩知、拓销增收等方面发力,真正把小谷米做成了“大文章”,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。如今,龙洲镇通过实现以“六宝”种养殖为主的“一产火起来”,以小米加工为主的“二产兴起来”、以旅游为主的“三产旺起来”,不断开辟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赛道,在壮大集体经济、增强“造血”功能的同时,让村民搭上了农旅融合“顺风车”,端上了“金饭碗”。

返回首页阅读 44